|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1-3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張芝榕 12 years, 9 months ago

各位同學:

 

請各位在此寫下看電影的感想。

 

下週的論文選讀及報告,請各位多多努力。

 

楊老師

 


 

我是沈玉如。
感想:其實這種類型的電影我已經看過很多次了(例如喜福會、我的希臘婚禮、面子......之類),因此並沒有特別深刻的印象。但是這種涉及種族以及海外移民如何融入、並顧及自己本身文化的課題似乎一直是一個值得一再討論、演繹成作品的題材。而那原因在於這個課題迄今仍然存在,並且人們依然在找尋方法解決。
電影中的男主角,班,沒有經歷過移民的辛苦,一出生就是個美國人,自然不懂、也不願學他們自己國家的語言了。而姊姊,因為小時候還住過菲律賓,所以對母國還是有情感,還願意去記憶那個在美國這個社會的社交場合,除了菲律賓人以外不會有其他人用來和他們溝通的語言、文化。不像班,有點被動性地,甚至於排斥菲律賓文化。不過在他們這年紀的青少年看來,這樣才是合情合理的吧?畢竟主流文化還是美國文化。電影中有一段是班的兩位美國朋友到他家去,開了他家某種擺飾的玩笑。那就是不同文化背景下會產生的藩籬吧?還好他們是因為好奇,所以班沒生氣。反觀另一個問他是否吃過貓狗肉的女人,就是惡意的揶揄了,裡頭還帶著濃烈的刻板印象,叫人怎能不生氣?班他明明想融入美國社會,但只因他的膚色與身高,他這個純正的美國公民,卻總被推向另一個圈圈裡,他的心裡肯定不好受。
裡面還有一個人讓我印象深刻(名字忘了),就是不停強調其他人都沒有身為菲律賓人的自覺與驕傲,只是不停沉浸在美國文化裡而已的那個男生。說實在,我猜他也沒經歷過什麼,只是看了些歷史書、新聞,上了些國際關係的課,便可以在那裡大放厥詞了嗎?他的行為讓我覺得幼稚不堪,就好像今日90年代的,台灣、大陸青年都沒有資格去批評對方的228或文化大革命一樣,因為我們沒有經歷過,又怎能感同身受?
最後,我還是要說我不喜歡裡頭的兩個橋段1.男主角跟男主角朋友的前女友的愛情故事:穿插得太爛了!讓整部片子的焦點都分散了!不是要探討移民、家庭問題嗎?那就應該集中火力啊,如果說要加入青少年在青春期的進化過程,那也行,但是他們兩個的進程太令人生氣了!狗血又老套(怒)!2.那把槍根本就沒有出現的必要啊!一把根本沒用處的槍沒有出現的必要,本來還想說槍會走火然後打到誰之類,誰知道不過晃一晃就完了,那他在那裏給槍上膛是在上好玩的嗎?鏡頭還不只一次及中在槍上。集中畫面的目的不就是要讓觀眾以為那東西是重點嗎?到最後那麼虛!


 

 

我是徐文玉。

我也覺得類似的劇情很常見,不過我之前都不太清楚知道菲律賓的文化。看到影片裡的同一菲律賓家族親戚會為了一個小女生的成年禮不辭大老遠地從各地方前來參加盛會,而且好像花不少時間籌備食物、表演、場地等等,他們真的很注重生日的慶祝。

這裡找了部分菲律賓文化的介紹:

衣着

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菲律賓前,菲律賓人穿用棉紗、麻纖維製成的衣服。男人穿的上衣稱康崗,無領、短袖,下身用一條叫巴哈的布裹著腹部,上衣下擺略低於腰。衣服的顏色多為藍色或黑色,只有尊長著紅色的衣服。現在菲律賓人的服裝變化很大,西裝在中上層人士中廣泛流行,而老百姓的衣著則比較簡單。男子上身穿襯衣,喜用白色,下身穿西裝褲;女子喜歡穿無領連衣裙。大部分青年著西式皮鞋,老年人仍穿用木頭、麻或草做成的拖鞋。菲律賓穆斯林男子著短外衣和寬大的長褲,圍一條沙隆(一種花圍裙)作為腰帶。到麥加朝聖過的信徒頭上圍一條白色頭巾或戴一頂白帽子。婦女穿緊身的短袖背心,釘上兩層金屬鈕扣,穿緊腳口的寬大褲子,或穿裙子。婦女象馬來人一樣結髮型,有時裹著顏色鮮豔的頭巾,他們戴手鐲、項鏈和耳環。

 

婚姻
菲律賓各個民族的傳統婚姻習俗差異很大。一般菲律賓人多半是自由戀愛結婚。在廣大農村則流行男青年彈吉他用歌聲向他所傾心的姑娘求愛。在戀愛中,男子多贈女方以化妝品、水果、花束等,花的顏色則以白色和桃色為佳,茶色和紅色乃屬禁忌之色。結婚儀式均在教堂中舉行。菲律賓穆斯林的婚姻由父母決定。男方須通過媒人向女方家庭提出求婚,並交付聘金。婚禮儀式由伊斯蘭阿訇主持,並舉行盛大宴會款待客人。菲律賓實行早婚制,
少女十二三歲便被視為已達結婚年齡。土著人的婚俗多種多樣。居住在北呂宋高山地區的伊戈羅特人的婚姻主要有兩種方式,父母主婚或自由試婚。一般來說,較富裕的家庭,為了使自己家庭的財產、地位不致旁落,在兒女幼時即由雙方父母作主訂婚。到了十四五歲時,便正式成婚,如果婚後一方表示不滿意,只要女方尚未受孕,便隨時可以分開,男女另找物件。不能生育的,也隨時可以分開。由於這些民族認為結婚的最大目的就是生兒育女,因此,在青年男女正式結婚前,接連試婚好幾次的現象屢見不鮮。巴交人允許多偶婚,堂兄弟姐妹則禁止通婚,如具有後一種關係的人要結婚,必須作一些預防措施和儀式,如將一些貴重物品丟入海中等。矮黑人的男子求婚,必須以弓箭射女子在遠處安置的
竹筒,如果沒有射中,說明男子沒有能力養活妻子,就難以達到求婚的目的

資料來源:http://www.feilvbin.com/flbwh/mzwh.htm

 

影片中還看到他們並非一家獨立居住,而是和阿姨姑姑等親戚住在相連的房子裡,有點像台灣傳統的四合院。我想可能是因為住在美國,人生地不熟才想要都居住在一起比較好照應。許多華人少的地方也有不少類似的狀況,華人都集中住住在一起。

 


 

我是吳怡慧

那我也簡單的說一下我的感想好了

就像大家說的,這類型的電影從大一開始就已經看過非常多部,只是這次的主角是菲律賓人。

這種跨文化跨種族之間所產生的衝突不管在任何族群都是會發生的,只是因為我們是黃色的,所以會更加凸顯而已。(所謂種族歧視之類的吧)

因為我也不是所謂的華僑第二代或第三代之類,我並不是很能體會他們的價值觀衝突,我是華人,生長在華人文化裡頭,所以就算我以後有機會到國外生活,還是會以華人自居吧!

突然想到之前去菲律賓,那裏的老師有很多都是華僑第五代或第六代,已經完全以菲律賓人自居了。他們從小便在菲律賓生長,從還不曾到過中國,甚至可能也沒親戚在中國了。但是他們仍然講福建話,仍然說華語甚至教華語,所以這其實一切都是看人本身和家庭影響吧我想。

還有之前也問過那裡的學生,有很多華裔學生也是在菲律賓土生土長,根本沒回去過父母的家鄉,所以對於學習華語便也不是那麼熱衷,因為他們覺得會英語就夠了。


我是文玉

看完「海外華人教會」讓我想到我的阿姨和他們家的教會生活。他們住在LA,也是很熱忱的基督徒。6年前我去過他們的教會,那時候參加華語堂。1年前 我再次前往時,教會已經分裂為二,華語堂的人都離開,留下英語堂(幾乎都是當地出生的華裔第二代)和台語堂。文章裡提到歐洲因為語言的問題在宣教上有困 難,而光是我去過的美國華人教會就可以分成華語、台語、英語堂就可以想見語言果然是隔閡人們的因素之一。語言真的可以輕易的把不同人群拉近或是形成一道厚牆.

 


我是楊筠

我也來講一下我的感想 

我覺得海外華人的第二代在認同上會遇到很大的問題,而在這之中,同儕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的因素,有時他們為了要融入身邊的主流文化,會刻意的影藏自己華人的身分,尤其是在青少年時期,這時候的小孩會很在意他人的眼光,所以大家都想成為能被主流文化接受、認同的一份子,沒有人會想變成大家眼中的怪胎,而在這部片中,班的兩個好朋友在影片剛開始到班的家裡時,對於家中的擺飾開了一點小玩笑,也許不是有意的,但可能多數華人第二代對此會非常的敏感,因為這顯現出了他們的不同。而在成年禮進行的時候,本來想要先離開的班因為朋友而留下,不管原本的他對於成年禮有多少的興趣,在朋友來之後,他應該不會想要讓朋友留下來看,因為這是和主流文化相差太多的東西了,但在朋友的留下後,班似乎也能更自在的接納、接受自己的身分與文化。如果有一群朋友嘲笑自己的文化背景,那多數人對於自己的身分應該更無法認同。

 


 

我是方宜淨,真的就如大家所說一樣,我們之前就看過一些有關文化認同議題的電影了,而且對此也很印象深刻。對於在外華人和自身文化認同的衝突,從以前到現在都存在著,應該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這樣的問題。面對美國那種強勢文化,年輕一代華人很難不被吸引。而且會想要加入同儕之間。對他們來說,那就意味著要拋掉以前的舊觀念,甚至是自己的文化。但是就算他們認為自己是美國人,有些美國人還是會歧視華人,感覺那已是一種常態了。雖然現今社會已不像以前眼光如此狹隘,但還是有人會嚴重的歧視外來族群,或許還有可能會被排擠又或是遭遇到更不好的事。電影中的主角真得是很典型的青少年,不想將家人介紹給朋友,不想讓朋友來家裡或是參加任何家族聚會。因為說不定朋友會覺得「原來這就是菲律賓人啊」,進而嘲笑他。所以他覺得身為一個菲律賓華人而感到恥辱,他希望成為一個美國人。但在之後,他也被自己國家的文化所吸引,他的美國朋友亦是。他漸漸了解到其實祖國文化是很美好的,所以他認同了,並接受了。在電影中,一切都可以是美好的。但在現實中呢?如果我是生活在美國的華人的話,我想我說不定也會像主角這樣,排斥華人文化,只認同美國文化吧。因為妳不這樣做,很有可能就是孤獨的,所以也只能跟著潮流走。

 

----------------------------------------我是分隔線------------------------------------------

 

我是張芝榕,耶其實我的心得跟大家都差不多耶......大家都先講去了QQ

 

真的這類型的電影我們從以前到現在都看了很多了,也幾乎都是歡喜大結局(這部電影也是);不過我覺得這部電影的處理手法比較粗糙,從男主角想要實現自我理想卻害怕家人反對、害怕自己的原生文化被朋友瞧不起(但朋友其實很喜歡)、到最後自己的理想終於被家人接受,我覺得這幾個階段的轉換得太直接、太快,實際情況中,不太可能原本已經反對你一輩子的家人,經過了一個只有幾個小時的事件就轉為支持你,這是我覺得粗糙的原因。另外,我覺得片中男主角真的非常在意朋友與家人對他的看法,像他原本害怕讓朋友到家裡來看見他家的菲律賓風格擺設,或是害怕讓朋友參加他姐姐的成年禮,好像覺得自己的文化比較不好,害怕被取笑;在派對上,有個女生說他是野蠻的民族,他也對那個女生發脾氣,而不是用清者自清的態度去面對;而雖然他自己賣了所有的漫畫收藏,決定亦無反顧地去唸家人不贊同的藝術學院,但最後他還是把他的畫冊拿給他爸爸看,想要請求他父親的認同;我覺得這就是東方民族的一個特色吧,跟西方人強調自我不同,我們注重全體的和諧、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目光。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