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2-1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吳怡慧 12 years, 11 months ago

我是張芝榕,來分享一下"印尼西加華人歷史意識的重建與華語文教育的復興"的摘要跟一點點的心得:)

 

這篇文章描述到了居於西加里曼丹的華人在印尼的特殊性。西加里曼丹有面積龐大的熱帶雨林,也是印尼華人定居最早、人口最多的省分之一,在那裡的華人以說客家話和潮州話為主。居於西加里曼丹的華人有幾個特別的地方:第一,西加里曼丹的華人被當地社會接受為當地原住民之一。第二,因為在當地的華人非常多,所以能夠取得參政權;協議依人口數的多寡,市長或副市長應由華人擔任;當地也出了唯一一位華人國會議員,四位地方議員。第三,西加里曼丹的兩個大都會,都是印尼境內少數華人人口比例很高的城鎮。除了印尼西加華人的特殊性之外,還寫到了此地在1999年蘇哈托政權下台後,華文教育復興的情形,以及華文教育復興的幕後推手;更談到了印尼西加華人特殊的歷史意識,和這歷史意識背後的原因─蘭芳公司(蘭芳共和國)

 

透過這篇文章,才了解到印尼西加里曼丹這個地區華人的特殊性;印證了文章前言的話─一般以國家為單位研究華人,難以涵蓋某些特定地區的情況;或許某些國家的不同地區華人的發展歷史大同小異(如美國曼哈頓華阜與芝加哥華阜),但也有像印尼這樣,同一個國家但不同地區有不一樣發展的情形,會有不一樣的發展,背後往往有些原因,去了解這些原因正是這門學問有趣之處。

 


我是楊筠

我來講一下印尼西加華人的歷史意識

一般來說,一地的華人對於過去移居過來的華人祖先多不瞭解,也不會想去了解,而後期移居過去的華人更無法與當地的歷史產生連結。但在印尼西加的華人卻有很明顯的歷史意識,這是十分特殊的,因為在當地並沒有所謂的高等學府有對華人的歷史進行相關研究,但這份歷史意識卻不斷的流傳下來,而要說明原因就要從蘭芳共和國開始講起。

蘭芳公司,也有人稱蘭芳共和國,是由廣東梅縣客家人羅芳伯於1770年所創的華人政權。在乾隆時期,中國東南沿海的居民來到此地謀生,但因發展的條件艱辛,因此這群外地人便團結了起來,組成一個團體,這個團體即是蘭芳公司。蘭芳公司發展到後來,不斷的將小團體合併,因此規模越來越大,有很細的組織結構,內部包含了行政、立法、司法的機構,一直到荷蘭殖民者入侵時,蘭芳共和國被滅。而這段歷史在印尼西加華人的心中成為了一個神話,羅芳伯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也是因為這段歷史,讓西加華人能有如此明顯的歷史意識,而當時華人一同抵抗荷蘭人的歷史,也讓西加華人能在當地與達雅族人、馬來族人平起平坐。

 


 

我是方宜淨,我剛好也是看印尼西加華語文教育的復興這一篇。

既然上面兩位都打好了摘要,那我就說一下我的一些心得吧。

對於「西加」這個名詞,我是很陌生的,更沒想過那裏竟會有這麼多華人居住著。而且西加華人在那裏是被當地人所認同的,我想這是很多華人所無法想像的。在西加當地,那裏是多元族群同時存在的一個地方,也意味著那裏有不同的文化存在,當然也就會有文化衝突。在這種狀況下,能和平相處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覺得最為特別的是有關參政的部分,因為西加是有華人國會議員的!而且在首都坤甸,副市長為華人;在山口洋,市長為華人!我想這也是很多地方的華人會覺得神奇的地方。不過我想是因為這兩個城市,華人比例都頗高--尤其是山口洋!所以會有這種情形產生。但若是華人沒受到當地人認同,我想也不可能有此種情形發生吧。

 


 

我是文玉。下面是簡單的上課筆記:

 

老師跟同學報告馬總統的外交之旅。提到帛琉是一個很重視環境衛護、重視海洋資源的國家。

該國的代表圖像就是Rock Island,散布在海洋裡的石頭。

連錢幣上的圖案也是海洋生物、成立了世界第一個沙魚保護區。

在帛琉還有二次世界大戰原址保留區域(在Peleliu),讓人們可以一探當時的景況。

帛琉是個以觀光也為主的國家,政府人民都說英文,採用美式教學。

在生活物價方面卻較台灣高,因為島上資源仰賴進口,成本高。

 

後來大家一致認為到當地教華文是個不錯的選擇,待遇似乎不錯,英文也通,而且氣候好、風景又美麗,重點是離台灣很近,回家一趟好像很方便喔~

目前華研所的學生似乎比較想往歐美發展,對於東南亞的機會不太在意。但是帛琉也需要華文老師,有時候向師大徵才卻找不著。

那大家以後一起大帛琉當老師吧!在那的生活就像度假一樣~~

 


 

既然文玉說到了帛琉,我也想說一下我的感想。

其實我對這種海洋島國一直很嚮往。感覺是很純粹無汙染的地方。若真的有機會到那邊教書,我想我是願意的。那邊的生活感覺很單純,而且從老師的報告中可以知道,帛琉有很多的海洋資源,而且政府懂得保護它們,這是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而且看到他們對保護鯊魚不遺餘力,而我們是鯊魚殺手,我就對這個國家更嚮往了。我想台灣不應該只是單方面的輸出資源,我們也應該學習其他國家的優點,改進自身的缺點,不然邦交好像就只是偶爾參訪交流(或許還沒有交流到)的感覺。

哈哈,若以後真有機會,我一定要去帛琉看看!

 

我是方宜淨:)

 

---------------------------------------------------------------------------------------------------------------------------------------------------------------------------------------

 

我是沈玉如,想說說關於本次的上課心得。

看著老師分享的PPT投影片,坦白說,我有點訝異,也有點驕傲。訝異的是原來在某個地方,還有一群人記著我們共同的語言,並嘗試不讓它斷絕。驕傲的是,我們的語言在另一個國家依然被使用著。

看著他們簡陋的教室,或者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搭建起來的補習班,心裡總是有著小小的感動。很有趣的是那個十分隨性的廣播電台,我甚至可以想像若當時鄧麗君的歌能傳到那裡、被他們接受到的話,會是個什麼樣的光景。

華人也是我看過最艱忍強壯的民族了!好像不管把他丟到怎樣的深淵,他就是有辦法爬出來然後站得比以前更挺直。華人在印尼當地所占的人口百分比很少,卻賺最多錢,印尼人的排華運動便可想而知了。但是在物質生活到了某一程度,就開始注意到文化了。我想,若印尼華僑們沒有這麼優厚的經濟實力,應該也沒辦法推廣華文吧,但換個方式想,若他們沒錢,應該也不會被排斥,華文說不定依然繼續被使用著呢。

山口洋那個城鎮,大部分都是華人。雖說華人的族群意識很強,但是那個地方是山城,總有種他們是被迫離群索居、來到一個叫杳無人跡的地方聚集的感覺。語言的流失,如果不是親身經歷,一定很難想像那有多痛苦吧?就像我現在仍然無法想像他們復興華校的艱辛是一樣的。 

 


我是吳怡慧,我看得和大家也都一樣,那我就發表心得好了

 

首先這篇論文讓我獲得得第一個小知識是:原來佳里曼丹在西加!!!

其實看到文中所寫的西加華人的地位我是有點吃驚的,因為他們完全是以本地民族的身分在西加居住著,而不是以外來移民的身分。

不難想見這需要多大的努力,你想想,華人一批接著一批移往海外,就算在當地勢力再大人口再多,最多也只是群聚成一個小聚落更甚者小都市,不會像是西加這兩個大城一樣,不僅華人比例占得相當多,甚至連市長和副市長都是華人,連國會議員都有華人的席次,我覺得相當厲害,可見華人在當地也耕耘得相當深。

當然我也知道這要歸功於當時的蘭芳公司,因為楊筠之前已經有提過所以我不在贅述。

看完這些文章後我發現的點是,不管在哪裡華文學校的建立或是復興,有很大的功勞都在所謂的華人社團身上。

這些有的沒的同鄉會、鄉親會啦都有著相當高度的凝聚力,不僅對後來的華人提供相當程度的庇護,更對當地的華文學校有著重大影響,這可以看出華人的群居性有多強,更甚者或說是羈絆有多深。

對移民海外的華人來說,這些華人社團不僅僅是避風港,也是唯一一個讓他們有歸屬感的地方吧。

 

再說到帛琉

我也想去帛琉當華文老師,感覺每天都可以在陽光下海洋中奔跑,好愜意的生活。

而且其實老師也說網路還滿發達的,那我覺得沒什麼不去的理由阿

有網路其實就可以獲取很多資訊了,也不會有找不到教材的窘境發生,而且那裡生活環境這麼好,不去實在太可惜

如果擔心危險的話,老實說,這世界上大概找不出一個比馬尼拉還要危險的城市了哈哈哈哈

(對,我就是對馬尼拉很沒信心,因為被偷了兩百美金阿阿阿阿阿阿)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