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2-2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沈玉如 12 years, 10 months ago

我是沈玉如

菲律賓華文教育近二十年課前筆記:

 

發展:華僑教育→華文教育→菲化政策

復興:1990年代的1.教育改革:菲律賓華文教中心推動華語為第二語言教學2.資源整合

分其:草創、發展、督察、菲化

 

blablabla

 

重點是1.華文教育的重點是這二十年2.華文是否真的要成為菲律賓華裔的第二語言

好了剩下的明天課堂討論。

 

好我要繼續說了。

 

我有個問題:華文教育在菲律賓是否真的必要?若必要,原因何在呢?

在菲律賓實習的時候,我問過一些當地有華人血統的孩子,他們多半認為自己是菲律賓人,且不知道為什麼要學華語。那時候,我心裡的地一個想法是:難道我們致力於華語教學,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的美好看法嗎?如果是的話,是不是代表我們實在太自以為是了呢?要保存一個地方的文化,留住語言是必須的,但若對方對我們的文化感到茫然,父母應該沒有強迫孩子學習自己母語的必要。因此,身為一個以華語教師為願景的學生,有必要好好思考為什麼他們要學這件事。

並不是說我們認為很重要,就單方面的輸入給他們,否則,我們跟當初以"文化教化"去掠奪他人的殖民國家又有什麼不同?

 

 


 

普及及義務教育大綱:

 

起源:16th馬丁路德為全民爭取新教信仰,提出教育機會均等
 
教育普及原因:
1.工業需求:要有受過訓練的工人
2.現代國家政治生活需要:藉教育信青少年灌輸民族意識
3.人民爭取教育權的抗爭
 
so各發達的工業國家軍開始實行年限不一的出等義務教育,如德、美。
 
*19th前期的狀況:
蘇聯。
將義務教育與社會主義作連結。提出五年義務教育,但受內戰影響。
義務教育培養不少社會專家、幹部,可是初等教育尚不足夠,將義務教育的時間延長至七年。
 
中國。
清朝新維新運動時期提出強迫教育;正式提出試辦辦法是1911年,但尚未執行清朝及被推翻。
民國初年規定:小學校四年畢業,為義務教育。但發展進度遲緩,成效:1949年,學齡兒童入學率20%。
 
*二次大戰時期
日本義務教育由六延長至九年,且普及率在一年內到99%。其他國家美、英、法等國均延長義務教育時間,年齡從5~16歲不等。
 
中共政權成立,普及教育有所重視,但受到文革影響,尚為落後。之後頒布「義務教育法
 
 
 
只有當執政者體認到義務教育的重要性,義務教育才得以實行。
英國
日本政府在戰後將義務教育當成富國強兵、提升經濟的手段。人民也將生存之道寄託於教育。
 
 
現代義務教育是由立法開始。規定受教育的形式、方法。立法有強制性,要求家長使其子女入學,要求政府設立學校。
因為有強制性,人民不遵守即要受罰。
中共"義務教育法"對國家、社會、學校、家長提出具體的義務教育實行方針。
免費是實施義務及普及教育的重要支柱
一開是為普及教育是否為免費爭論,但各國均走向免費的趨勢,只是免費的程度不同,如學費、教材費...
教育經費的籌措及資源分配:政府與民間均出、重點放在基礎教育。
培養合格、優良的教師:建立教育學院體制、重視教師在職進修、優渥的待遇
by文玉

我是方宜淨,我看的是菲律賓華人
因為是由很多文章組成的,所以我會依據我所看到有興趣的來跟大家分享。
以下是我的小小心得:
在菲律賓華人文化初探一文中,作者說菲律賓是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多元國家,曾被西班牙、美國統治,也受到中、日等東方文化影響。所以在文化這一塊有很多東西值得討論。像是對華人文化的認同,以及面對西方強勢文化的侵入,又應如何自處?下一代的年輕人與老一輩的衝突又該如何處理?這些都是待解決的難題。
然而,在中華文化與菲律賓人一文中,作者認為他們雖是華人,但也是可以做為一個菲律賓人的。有些老一輩的華人會害怕下一代變成一個菲人,怕中華文化會因此斷了傳承。但作者覺得不會,下一代被菲人所認同,對老一輩人來說,反而有好處。華人文化要在菲傳下去,必須變得符合當地華人的需求。作者有一句話我覺得說的很好:華文教育不但不應該作為防止我們的第二代變菲人的消極原因,而且應該作為我們華人的第二代成為華裔菲人的積極因素。
接下來的文章,皆是討論有關華校的問題。在文章中,讓我覺得弔詭的是,大多數華校的學生竟是菲人而非華人。西方文化較強勢,無論在哪一個地區都能體會到。但這種情形反映在華校上,又令人感到心酸。畢竟華校是由上一代的華人出資創辦的,但是下一代的華人卻不知珍惜,形成雖是華校,學生卻是以菲人居多的狀況。但各個作者對於此一狀況,亦有不同見解。有些認為這也是有好處的,這樣可以讓華人和菲人的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華人說不定可以從此獲得更多的認同。但有些卻是憂心如焚,認為要好好深思此一問題的嚴重性。而我自己的感覺是比較傾向於前者,我覺得與時俱進,其實這種狀況也是可以想像得到的,只是還是令人寒心。
這本書是比較久以前的,大概是1989~1990左右吧,所以這些問題到現今說不定已有相當的改善,亦有可能沒有。

我是楊筠,

上次討論有討論到是否要強迫小孩學習母語的問題,我覺得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剛開始會覺得小孩不一定要學母語,但如果是自己的小孩的話,卻又會強迫他學習中文,這之中的原因是什麼呢?在菲律賓華人文章的其中一篇有提到,菲律賓華人辦華文學校,雖然說是為了要保存中華文化的傳統,但在很大的程度上卻是怕第二代被菲化,被菲化似乎成為了一件大逆不道的事,而中華文化就只是防止第二代被菲化的消極措施,如此是很不對的,我覺得面對這種問題時的態度是很重要的,以我個人來說,我也會讓我的小孩去學中文,畢竟他還是有著中華文化的根,但這並不是要把中華文化和他所成長的文化對立起來,而是讓他了解中華文化也是他的一部分,至少他對於傳統文化不是完全的陌生,同時也能有一些基本溝通的能力。但當然,我現在想是這樣想,以後如果真的有這種情形發生時,自己會怎麼做現在好像也說不定。


 

我是吳怡慧

我想分享一下到前陣子老師要我們看的tiger mom,因為跟菲律賓華人有一點點關係(真的只有一點點)

剛好手邊的時代雜誌有一篇關於虎媽的專訪,其實虎媽最引起爭議的就是她的教養方式,老實說我有一點震驚。

有一段敘述是寫Amy Chao每天逼她的二女兒Lulu練小提琴,而且一定要練到會為止,在會之前都不准休息「no break for water or even the bathroom」

我覺得這太誇張了,是否真的所有的亞裔父母都這樣,我覺得有點以偏概全

不過因為lulu比起她的大女兒Sophia來說,實在太不聽話,所以最後Amy就屈服了,她同意Lulu可以quit violin,然後也因此便她對他女兒的教養方式

引起我注意的是她說,她之所以會這樣教養她的女兒,是因為她的父母也是這樣教養她的。

細看TIME的專訪我才知道,雖然Amy是華人,但她的父母其實是菲籍華人,他們是在Amy出生前兩年移民到美國的,所以其實她的身分很複雜,她是華裔,但同時又與菲律賓、美國有著關連,不過即使如此,Amy說在家中,她父母還是逼著她要講中文,可見她父母對華人認同是相當深的。

另外Amy有說到,在她小時後成績單上是不允許出現A以外的成績。她說有一次他請她父親出席她的受獎典禮,但因為她得的是第二名,她父親居然跟她說"never, ever disgrace me like that again." 天阿我覺得這實在是太過分了,怎麼會這樣對小孩子說話

有趣的是TIME同時也對Sophia & Lulu做了訪問,兩人都說"they intend to be strict parents one day too --- though they plan to permit the occasional sleepover",所以其實這兩個女孩也深受其母影響,會對她們的小孩採取同樣的教養方式。

這篇專訪裡面還有提到很多中國父母和西方父母對教養小孩方式的不同,並指出很多研究證明Amy的理論是正確的。好比她在Lulu大考前每天逼lulu做二十道題目,這其實會訓練大腦,讓大腦對熟悉的東西自動產生反應,所以更學記憶起東西,雖然聽起來很填鴨很死板,但不可否認對中國人來說,我們始終相信practice makes perfect

在這篇專訪的最後還放了一篇文章標題是Tiger Daughter. An American in Shanghai reports: I'm glad my kid has a tiger mom.

這是一個住在上海的美國人寫的文章,他的太太是中國人。文中提到了她太太對於她女兒的教育是這樣想的:人生很艱辛,你必須被好好的教育(或說是學習)來面對它,而我們正在做的事就是達成這件事(好好面對人生鹿這件事)。你現在也許會覺得不喜歡甚至痛苦,但是最後一切都是值得的。

不可否認這大概是很多中國父母所抱持著的觀點,一切都是從為了小孩好出發,現在所受的一切苦都是為了將來的前程似錦。

就像我媽從國中就開始一直跟我說的,撐過這三年考個好高中你就解脫了,到高中還是一樣,撐過這三年考個好大學你就解脫了。事實上解脫了嗎?我不認為,因為我現在還是要好好讀大學準備考好研究所亦或是好工作啊 。

這篇文章也提到,她女兒在上海小學,一樣學鋼琴和芭蕾舞,一樣每天花兩到三小時練戲這兩項才藝再加上所有的功課,一周七天都是如此,他還特別強調,並不是只有他女兒這樣,他女兒的同學也是一樣,應該說中國的小孩都這樣,我想這九很明顯可以看出中國和西方教養方式的不同了。

 

---------------------------------------我是分隔線-------------------------------------------------------

我是張芝榕,我讀的是馬來西亞與菲律賓獨中研究,來分享一下大意與心得

 

在學校裡面唸書,可以感覺到馬來西亞僑生的中文都還不錯,而根據到過菲律賓實習的同學的說法,菲律賓華人學生的中文其實不太好;馬來西亞僑生在家中都是用中文(或是其母語)溝通,但菲律賓華人在家中是用菲語或是其族群的母語溝通,並沒有使用中文。一樣在教育中有華文教育這一塊,為什麼馬來西亞華人與菲律賓華人的差別會這麼大?讀過這篇論文之後得到了解答。馬來西亞華人佔馬來西亞人口24%,在政經上有影響力,所以可以影響馬來西亞政府的教育決策,在馬來西亞的教育體系下才能有獨中的存在,以前曾經聽過馬來西亞同學的分享,她說他們在獨中裡面,必須學習三種語言,用三種語言去讀所有科目,舉例來說,他們必須讀馬來文數學、英文數學、華文數學,雖然都是數學,但是還是要用各種語言去念和考試;而菲律賓華人佔馬來西亞人口並不像馬來西亞那麼多,而且在之後才歸籍菲律賓,對政治較無影響力,所以菲律賓的學校中,華文只是學生要學習的眾多科目裡的其中一科。難怪馬來西亞華人和菲律賓華人的華文能力會差這麼多。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