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2-3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方宜淨 12 years, 10 months ago

1967年緬甸「6.26」排華事件與緬華社會研究  摘要   by文玉

1967.6.26排華事件大致經過
仰光國立第三中學學生配戴毛澤東像章,遭老師處罰。
記者報導,家長不滿,所以事態擴大
政府關閉學校,暴徒開始襲擊華僑,許多華人引此傷亡
中國大使館、華人開設的店舖均受害

*分析事件發生原因:
1) 由於中共政權極力推行左傾、毛澤東思想,希望藉由華僑在外的力量向所在國推行共產思想。華僑讀毛主席書籍、配戴紅衛兵帽等等,引起所在國人民的反感。
在文革期間(1966~1976),與30幾國與中共有邦交的國家與北京都有外交糾紛。

2)緬甸溫奈政權採取「專注國內、恐外的」消極對外政策。當時尚有缺糧危機,面對華僑積極的宣揚左派思想,政府利用排華的政策,轉移人民對政府的不滿。這是政府作為保護自我的方法之一。

3)當時國際上已有不少反華事件出現在印尼、印度、古巴等,給緬甸政府一個外在環境因素。

 

6.26.事件對緬華的影響:

反華事件使緬華開始低調,不取中文名字、說自己是傣族、改片穿衣習慣等等。

雖然事件起因源於支持北京政府的華僑,但是像支持國民黨政府的華僑也受連累。且事件發生後,北京政府沒有對應措施,使許多支持華僑轉而遠離政治或是靠向中華民國政府。在緬的中共政府華僑菁英遭拘捕,中共政權在緬甸的勢力大不如前。

中緬關係惡化,中共政權開始扶植緬共,緬共也幫助緬華「鬥爭」。

 

結論:

即使緬定政府利用排華來保護自己,卻知道不應與中共為敵,事後也進行外交修復動作。

反華事件促使緬華更融入當地人生活,加速民族融合。

 


我是張芝榕,來說說看完"和平重建後柬埔寨華校教育系統的建立與改革"的摘要及一點點感想。

 

本篇文章描寫了柬埔寨和平重建後,華文學校的發展情形。柬埔寨華校和其他東南亞國家華校的建立,一樣都是透過同鄉會這類組織在幕後推動,但除此之外,柬埔寨華校與其他東南亞國家華校有大大的不同。第一,柬埔寨的華文教育是東南亞少數保留傳統華教的國家,所謂的傳統華教,就是指排外,也就是在國家的教育系統之外,保留完整的華人教育系統。第二,東南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民族主義興起,掀起一股消滅華族的風潮;但是柬埔寨的華文教育是在柬埔寨的國家政策支持下發展出來的,為東南亞少數。第三,現在的華校比起過去(1970),比較向大都市集中;這是因為現在的華校只有過去的一半,而且現在柬埔寨偏僻之處不一定有華人居住,但過去的時候華人分布很廣。第四,華校教育發展出和柬文學校配合的半日制,因為柬文學校經過長期的暴政破壞,教室不足,只能以上午半日、下午半日的半日制,才能讓學生都有書可念;配合柬文學校的半日制,華文學校也變成半日制,學生可以上半日柬文、半日華文,或是只上柬文、或是只上華文,非常自由、彈性,也有柬埔寨人來上華文學校。第五,華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第六,在柬埔寨的華文教育不再是僑民教育,因為華人在柬埔寨普遍被接受為社會上的一員,社群關係良好,沒有引起敵意;和平重建後的華文教育,也不再具有中國民族主義色彩,雖然仍強調中華文化之重要性,但不強調政治上的關係。但是柬埔寨的華文教育在近期卻出現一些問題;第一,在金融風暴之後,有些華人家庭的收入減少,只能把孩子轉出華校。第二,經過多年重建後,柬文學校從半日制改為全日制,讓柬文學校與華文學校從互補關係變成競爭關係。第三,學生學習傳統華文學校的課程內容,會無法參加柬埔寨的全國性考試,必須要教授中、英、柬三科,才是符合潮流,學生才能參加全國性考試;已有私立華校改變做法,並且成效不錯,但目前改變做法的只有一間學校。

 

看完這篇文章之後,覺得柬埔寨真是一個特別的地方,比起其他東南亞國家,柬埔寨對華文教育友善多了;不過我還是不知道柬埔寨對華人友善的原因,想要了解一下到底是因為什麼,民族性或是歷史事件或是其他什麼原因,讓柬埔寨人不同於其他東南亞族群,不會排擠華人。

 


我是楊筠,

這是我看"緬甸華文教育的新發展"整理出來的重點與心得:

1. 緬甸政府對華人的政策在近20年有重大的轉變

2. 軍政府剛成立之時,採取緬化及排華的政策→加速入籍、同化速度,華人隱藏自我認同

3. 1988年新的軍政府上台,雖仍採取威權統治,但在對華人的政策上有重大轉變:

不再強調同化

減少干涉華人文化活動

對華文教育態度寬鬆

4. 政策改變的原因為政府意識到緬甸華人在經濟上可發揮與外界溝通的力量

5. 政策雖改變,但卻沒有官方文件明文規定,緬甸政府也未曾對華人政策發表正式意見

我們一般對緬甸的印象就是軍政府、高壓統治等,文章中提到了要培養自己的眼光來看事情,因為我們對緬甸的理解多受到了媒體的影響,導致我們看到的都只有政治體制與民主進程上的情形,但我們不應只從這方面來認識了解緬甸,因此有新的眼光來看事情真的是十分重要的。

 


 

我是方宜淨,我看的是語言與國族認同。因為我不知道這一周除了緬甸和柬埔寨的文章外應該要看什麼,所以我就選了這一篇與大家做分享。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

這篇是以鶴佬語(一般人所稱用的閩南話、河洛話或福佬話)、客家語、華語之間的論戰來討論有關國族認同的議題。

以前台灣曾被殖民過,後來光復後,又實施「國語運動」,各族群的母語皆被打壓。現今,華語已成大宗,而雖然現在有所謂的推崇母語運動,但效果亦有限。有些人不願學母語,覺得那不符合實際需求,會說華語也會通,那為什麼要學母語?又有什麼用?再來,文章中提到關於鶴佬語和客家語之間的衝突:過去為台灣獨立運動奮鬥的知識菁英為抵抗國民黨殖民統治時,皆有意識的使用鶴佬語作為消極抵抗,並以鶴佬語的使用來定義台灣人,因此鶴佬語就成了台灣話,或簡稱「台語」。這樣的情形引起客家則群的不滿,所以心結愈深。何以台灣人的母語就是台語,亦即鶴佬語?那客家及原住民族群又應將置自身於何地?難道他們就不是台灣人嗎?在看這篇文章之前,我並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我的祖先是福建人,我的母語是福建話。所以我就自主的以為台灣人的母語為台語這種論點沒有什麼可疑之處。那我的這種觀點又將客家人及原住民置於何處?想想有時某些論點不說破,我們就不會知道它的漏洞。雖然我認同自身的母語為福建話,但其實還是沒有說得像普通話這麼好,畢竟生活上不常用,在同儕之間,用的都是普通話,就算我們是不同族群,還是有共通的語言。我想這是好處之一吧。然而,對於母語雖有一種認同感,但心有餘而力不逮,我想現今部分年輕人是這樣的吧。現在這種狀況也不是一時半刻就能解決的了。雖然如此,也不必想太多,畢竟現在大家都認為不論那一族群皆是台灣人,也少有歧視問題產生。我覺得對這塊土地有歸屬感,對自身族群亦有認同感,這樣就可以了。

 

------------------------------------------------------------------------------------------------------------------------------------------------------------------------------

我是沈玉如,我要講的是「語言與國族認同」的心得。

 

因為我不了解德國史,所以我只談裡頭台灣與中國那塊。

作者在文中提到:「語言是文化特徵之一,我們亦從其中察覺自我定位,但它絕非為一必要的條件,太過強調唯我獨尊的單一語言有其危險性,因為它將使人們依語言而將他人歸類至某一特定文化圈或文化群體之內,並意味著,人們同時在自我設限。」

看完這篇文章,我地一個想到因為「語言與國族認同」而引發的悲劇就是228事件。它不像我們以前國中課本讀到的那麼簡單,僅是因為警察誤傷賣香菸的婦人而導致228。更致命的,其實就是語言,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當時台灣受日本殖民統治已久,基本上台灣人只會說台語,以及日語,根本無法和從大陸來的新政府溝通。而國民黨的人也因為剛結束了長達八年的對日抗戰,而對「中國人」竟然還說日語的事情感到憤怒。雙方溝通上的不良,在加上言語不通,也無「解釋」的道理,於是物會加深,伴隨其他條件,終於導致228。

文中提到,國民黨早期的政策是「說國語」,而這個國語指的乃是他們的北京話。其它的語言,都被打壓。好像只有北京話才是上得了檯面的語言,好像說其他的話就很低俗。

幸好台灣民主之後,台語及其他語言漸漸獲得關注,並持續使用,那些語言及其文化才得以存在。

然而,台灣始終是個有著多元種族的社會,不光是本省人、外省人,還有原住民、新住民等等。要想在這個小島上和諧相處,尊重並接納其他語言,是個不可亭只的趨勢。也為有如此,台灣才能真正走向世界化。

 


我是吳怡慧

我記得有天上課在討論如果自己的小孩也成為所謂的華裔第二代會不會強迫他學中文,反正我想我這個禮拜完全睡著,對於上課內容也沒什麼印象,文章大家都看完了

不如我就藉著這個篇幅來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好了,反正接連這幾篇都在講關於華裔認同的問題

我的想法是,如果有一天我的小孩也得在國外長住,我還是會逼著他跟我說中文,至少在家中要all chinese,不過我覺得這點對大人小孩來說可能都需要克服。

說逼可能不太好,但我還是希望他是會中文的,可能這跟我的認知也有關吧。

我覺得中文是我們的根,漢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如果就因為生長在國外,而對這些悠久美麗的文化和語言全然不知不是很可惜嗎?

所以我想我會從小訓練她跟我說中文,到她自己有意識自己是雙語使用者的時候,再漸漸引起她對中文和漢文化的興趣,不會刻意逼迫她一定要上中文課學中文,但唯一的要求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她必須要使用中文跟我對話。

之前我也提過,為什麼至少要學會日常生活對話的原因,是因為畢竟我來自台灣,我的父母我的親朋好友都在台灣

是想如果有一天我帶著我的小孩回台灣看爺爺奶奶,可是卻因為語言問題無法溝通,我爸和我媽不就很失望,而且應該會很想殺掉我吧哈哈

至於長大之後他要怎麼選擇我覺得就隨興了,如果他還是不想學漢文化,我可能會感到遺憾,但我想我不會硬逼著他去學習對他來說算艱深的東西,畢竟她已經成我最低限度的要求了。

(但我會從小時候開始就每天對他灌輸中華文化的美好,比如說每天的床邊故事都是史記之類的小故事哈哈)

另外關於上課討論到中文學校的問題,我想我大概不會有教小孩學中文的問題,如果有那我大學四年可能就白念了

至於其他家長和小孩我當然是建議送中文學校,不過我希望是在小孩願意的前提下,而且是從小開始,不要到他長到可能四年級了才突然要逼他學中文,這樣小孩一定不願意的吧

而且中文學校重點就是它的環境,雖然我沒有實際看過,但我想對於學習中文的小孩來講應該是適合的,所以如果自己教不起來,那當然還是送中文學校最好囉

 

 


 

我是文玉,回應宜慧。

如果我以後住在國外,我也會想要我的小孩會說中文。在家一定會跟他們說中文,只要一踏入家門就是中文世界。

我會盡量表現出說中文很快樂,這樣小孩就不太會反感吧,

可能也會送中文學校,盡量讓他與其他會說中文的小孩接觸。

我覺得小孩子不太有什麼思考,只要是有壓力或是難度的事情就會想逃避,所以也不太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所以還是會強迫他們要說中文,但是用好玩的心態跟他們說中文,不要責備他們中文不好就不會有挫折,應該就會想繼續學下去。

------------------------------------------------------------------

我是沈玉如again~。我也贊成怡慧同學的想法。淺移墨化是很有效的,當他覺得說中文就跟每天回家都要吃飯一樣;當他喜歡紅樓夢就跟喜歡百年孤寂一樣;當他看見李白就跟看見莎士比亞一樣;當他說出中文得到的是讚美與微笑,那麼,小孩子又怎麼會討厭說中文、認識中國文化呢?


 

我也想回應一下關於上述所談的「是否讓小孩學中文」的問題。

啊我是方宜淨:)

 

要是我的話,我也一定會讓小孩學中文。

畢竟,那是他們的根,就算他的國籍不是台灣籍,身上流的血還是存有華人的血統。

不會中文的話,絕對會被人恥笑的!

我會讓他們了解學中文是一件很酷的事,就算是外國人,也趨之若鶩的想來學習。

就算他們一開始不想學,我想我也會引誘到他們想學的。中國文化很多東西都很有趣的!

然後,等小孩長大就會感謝我囉哈哈!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